高校“超期硕博”现象引关注:有研究生十几年未毕业

广告位

  研究生“超长待校”十几年却始终无法顺利毕业,高校掀起“清退潮”,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……近年来,高校“…

  研究生“超长待校”十几年却始终无法顺利毕业,高校掀起“清退潮”,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……近年来,高校“超期硕博”现象时有发生,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资源被挤占、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社会讨论。

  硕博“超长待校”,成高校“拖油瓶”

  2021年12月,江西财经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113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,其中超期最长的一人为2004年入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生,超期11年。

  这并非高校第一次因清退“超期硕博”引发社会关注。2021年11月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拟清退20名研究生,其中博士生14名。2020年,四川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先后公布超过1300名拟退学研究生名单,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8年至14年不等。

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、教育部2020年10月下发《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“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,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,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”。

  记者调查了解到,“超期硕博”现象正在挤占高校教学资源。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告诉记者,一流学科点的研究生导师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、3名硕士,即使所有学生均正常毕业,在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1名导师同时辅导15名甚至更多学生的情况。在正常情况下,导师精力、实验室资源等也只是勉强够用。若有硕博“超长待机”,高校教学资源只会更加紧张。

  中部地区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,学校需要每年为“超期硕博”办理延长学籍的手续,如果年年“心软”,办手续的学生越积越多,将不断增加学校管理成本。同时,多所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教育部会根据研究生的毕业率来评定高校教学质量、科研水平,并在招生指标上进行相应调整。这样一来,高校也只能清退“超期硕博”。

  坚守底线,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

  记者了解到,“宽进”学员“严出”难毕业,是“超期硕博”现象频发的重要诱因。过去,MBA、EMBA等专业未被纳入研究生统考范畴,这些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门槛普遍低于全日制研究生,而学费普遍高于甚至两倍于全日制研究生。招生易和收费高这两大特点,使得部分高校一度热衷于招收此类研究生。

  中部某高校相关负责人说,某次学校一次性清退上百名超期研究生,其中超过一半来自MBA学院。这些学员大多为2016年MBA统考前、2017年EMBA统考前招录的在职研究生,超过了学校规定的“硕士生5年、博士生6年”的最高在校学习年限,属于“宽进”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。这些在职研究生往往因学术能力较弱、精力分配不足等因素,在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“严出”大环境下难以顺利毕业。

  一名曾就读MBA的学员表示,他们的精力主要被家庭、工作占用,毕业难度不小。但比起一纸学位证书,大家更在乎的是读研带来的人脉。

  “学位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,坚决清退过度延期未毕业研究生,是高校应坚守的底线。”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说,从人才培养规律看,高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较为宽松,通常硕士生为4~6年、博士生为6~8年。如果研究生在此期限内无法达到预定培养要求,表明其缺少教学可塑性和相应的学习能力。

  受访专家建议,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准入门槛,优化生源结构;强化过程管理,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监测体系;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、深层次变革。

  来源:半月谈

责任编辑:刘光博

我要反馈 相关新闻 投资热点尽在新浪财经APP>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

关于作者: 懂车快报

为您推荐